职场上的煤气灯效应
职场PUA现在成了一个很热门的词。打开脉脉App,里面可以看到好多吐槽,有员工指责被领导PUA,有领导吐槽自己明明是正常的管理却被下属污蔑成PUA。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63.65%的受访者表示遭遇过职场PUA。它仿佛成了一个筐,装下无数职场上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
PUA在心理治疗领域被称为“煤气灯效应”,它是一种情感控制。操纵者试图让被操纵者相信,你记错、误会或者曲解了他的行为和动机,从而在被操纵者意识里播下怀疑的种子,让被操纵者者变得脆弱并且困惑。煤气灯操纵者和被操纵者没有性别限定,在任何类型的人际关系中都有可能出现。把这种情感操控现象从临床案例里总结出来,并进行概念描述的是精神治疗医生罗宾·斯特恩博士。她在治疗了多位病人之后认为,这种操控会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因为这种操控模式在英格丽·褒曼主演的电影《煤气灯下》里出现过,褒曼饰演的就是一个被丈夫操控到失去理智的女性,所以,斯特恩把这种情感控制起名为“煤气灯效应”。
工作关系里为什么也频发这种操控?常见的原因是领导通过批评打击下属,树立强硬形象,达到震慑作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关浩光在一篇研究职场PUA负面效应的文章里写道,在一些特定情景下,社会刻板印象可能还会合法化领导的这种行为,因为强势甚至具有侵略性的领导形象是带领组织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这种操控以组织的长期目标为理由,行为的短期代价是可以接受的。比如,推崇狼性文化就可能加剧这种操控的频率。因为它强调永无止境的拼搏精神和为组织付出一切的风险精神,这种企业文化无意间就会成为领导辱虐和压迫下属的理由。
工作的冲突中也会发生这种操控。冲突的发生可能因为利益不一致,也有观念、策略、路线上的分歧。为了能赢得胜利,权力较大的一方,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就可能变成了操纵者,笼统地否定他人,具有威胁性地指责他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学院的心理学家魏辛格在《批评的边界》写道:“最糟糕的批评就是笼统地宣称‘你真的搞砸了’,而不是给这个人提供一些改进方法。这只会让人感到无助和愤怒。”
还有一种不幸的可能性,操控者本身就是自恋人格障碍等“有毒人格”。这些人在职场上的角色是员工、领导。他们于是对同事、下属实施情感操控,甚至虐待,以管理或者拿主意为理由粗暴地吼叫、嘲弄被操控者,让对方在工作里极度焦虑。
领导为什么总PUA我
一个巴掌拍不响。罗宾·斯特恩博士在《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一书中认为,这种情感操控能够实施,双方都有责任。这才是煤气灯效应的本质。“煤气灯操纵者促使被操纵者怀疑自己的认知,但被操纵者也为此积极地创造了条件。”
精神治疗医生罗宾·斯特恩博士
“领导为什么总PUA我”,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罗宾·斯特恩写道:“如果你需要通过煤气灯操控者的认可让自己感觉舒服,提升自信,或者加强你对自我的认知,哪怕只有一点念头,你也让自己变成了煤气灯操控者的潜在对象。”在职场上,领导和员工是一对权力关系,领导的评价、认可和信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职场升迁和获得感。职场表现和评价又与人的自我认知密切相关,所以,处于员工、职场后辈等位置上,意味着容易成为被操控者。
被操控者选择与操控者“共舞”的心路历程,首先是担心关系结束,其次是渴望被认可。罗宾·斯特恩在治疗时发现,被操控者担心一旦与操控者矛盾加剧,会引发“情感末日”,这种结果比忍受尖刻言辞、日常小摩擦更加糟糕。“情感末日”会让被操控者痛不欲生,以至于他们宁愿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开它。职场上的“情感末日”,不但可能会让被操纵者失业,甚至会葬送职业生涯。
罗宾·斯特恩在书中举了一个职场PUA的例子,被操控者对这份高职位工作投入了很多,无法忍受失去它。她同时也害怕自己的职业声誉受到影响。如果领导解雇她,然后在行业里散播她无能的流言,谁还会雇佣她?这位被操控者于是害怕面对解决煤气灯效应这件事,罗宾·斯特恩写道:“她害怕考虑领导到底有多大势力,她自己又有哪些真正的选择。结果,领导的行为越过分,她反而越怀疑自己。”
渴望被认可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在职场上。但是,对自我认识不清的话,容易被操纵。罗宾·斯特恩总结被操控者有一个共同点:无论本身多么坚强、聪明、能干,却把操控者理想化,迫切需要获得他的认可。“没有这份认可,就没办法确认自己是优秀的、有能力的、招人喜爱的人。因为渴望成为那样的人,所以需要操控者的认同,害怕跟他产生分歧。于是,我们一旦持有不同的观点,或者不同的倾向,就会紧张。”罗宾·斯特恩写道。
如果越陷越深,可能在被操控者心中,与操控者建立的是一种类似于儿童与父母的关系。罗宾·斯特恩分析这部分被操控者的心态:“就像孩童时父母是我们唯一的滋润源泉一样,煤气灯操控者成了我们现在唯一的滋润源泉。他是我们的灵魂伴侣、完美导师或者最好的朋友。他的爱就是我们寻求的认可。如果她不能提供我们需要的,我们相信能够改变她。靠我们的宽容、爱心和示范就可以把她变成理想中父母的样子。他的表现多糟糕根本不重要,因为我们足够坚强,可以接受它。如果我们改变他的能力不够出众,那么至少我们容忍他的能力足够强大。”于是,被操控者忍受着折磨,还认为有回报,得到了这位灵魂伴侣、完美导师或者最好的朋友。
《凪的新生活》剧照
摆脱PUA
既然这种情感控制是一场双人舞,摆脱它很简单,就是被操控者决定不跳了。比如,你迟到是因为前一天玩过了头,但是领导却再三用奇葩理由来解释你的迟到。罗宾·斯特恩写道:“远离煤气灯效应的反应是,你对自己和工作表现比较有信心,领导对你的看法并不会深入影响你的自我认知。你对他的奇葩解读不屑一顾,从而避免了被操控。走进煤气灯效应的反应是,你需要领导的认可才会觉得自己是聪明能干的人。你可能会想,也许他的话有一定道理。从你明明知道他的理论站不住脚,却依旧受其影响的那一刻起,你已经被煤气灯操控了。”
你要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不需要别人来定义。首先,不要问自己“谁是对的”,而是问“我是否喜欢被这样对待”。罗宾·斯特恩认为,总要别人承认我们是对的,担心在他们眼中我们是负面的,这些需求让我们容易受他人控制。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遭受的待遇上,就能看清真相。其次,放弃做“好人”的执念,尽力就好。再次,不要争论你确信的事实。争论等于在暗示这件事没有定论,相当于对操控者发出了邀请,让他用一大堆事实和情感来抨击你,直到你投降为止。最后,永远对自己做出真实的评价。操控者总是给被操控者负面评价,这些批评也许有一定道理,但是,被操控者要抵抗那些被作为武器的批评,保持对自己真实的、平衡的、包容的心态。
情感操控是最近几年通过社交网络流行开来的,它还是一个新概念。很多人在不了解它的原理时踏入了陷阱,脱身比较容易。但是,如果已经深知自己被操控,很痛苦,却无力结束这种关系,可能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被操控的病因,可能在自尊上。
心理学认为,自尊是三层渐进模型。第一层是依赖型自尊,必须依赖他们的肯定和表扬而产生自尊。依赖型自尊渴望他人的表扬,把生活的动力归结于别人的看法,把对自己的判断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上。第二层是独立型自尊。这种自尊不取决于他人,用自己的标准评估自己,会参考和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但最终还是由自己说了算。拥有独立自尊的人,生活的动力在于我热爱什么、我真正想做什么。第三层是无条件自尊,在价值观上不取决于他人的评价,也不取决于自我评价,而是有充分自信。在能力感上,不把自己与他人比较,也不与自己比较,而是专注于事情本身。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剧照
要想对PUA免疫,人们起码要采用一些办法,甚至临床心理治疗手段从依赖型自尊成长起来。当一个人足够成熟,拥有健康的自我,就不需要依赖于他人的维护,建立孩童-父母式的关系,把对方当作滋润源泉。他能够好好照顾自己,更多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成长,成就感来源于自己的进步,甚至专注在把事情做好。这样的人与别人建立的关系是独立和平等的,而不是来源于依赖和需求。如果别人对他不好,他有勇气要求对方停止操控行为,并且果断离开。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