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在幼儿园年龄段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比如某个孩子在玩的时候总动手,但因为被打的不止是妞妞,而且很明显这只是阶段性的问题,所以我当时做的也不过是看得紧一点,避免两个孩子在没大人的时候单独相处。后来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阶段性的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
这位妈妈要聊的内容更“揪心”一些——“孩子被PUA了怎么办”。我忽然想起以前在朋友圈看见一位爸爸写,要怎么爱你,才能避免你长大后被渣男拐跑了?虽说是句玩笑,但确实很戳心。
教会孩子学会识别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在一段人际关系里不断在自我怀疑、始终不开心、容易自责……那可能这就不是一段健康的关系,需要止损。这种“警醒”和“自爱”,需要孩子在父母的支持下慢慢完成探索,这无疑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
除了这一点之外,这篇文章中还有很多内容也让我觉得受益颇多,一起来看看吧~
起因是这样的,我带她去一个朋友家玩,朋友家住在郊区的排屋,家里有一个姐姐,比女儿大三岁,已经读小学一年级了。姐姐是女儿一直非常喜欢的朋友,平时接触得不多,但嘴里经常会念叨。
两个小孩在房子里玩,一开始在一楼的客厅,后来就上楼了,我在厨房帮朋友弄晚饭。玩着玩着,两个小孩就没声音了。
我们找了会,先上楼,在儿童房里看到姐姐在看动画片,就问她妹妹去哪了,她说不知道。接着,所有大人屋里屋外、楼上楼下先找了半个小时,怎么喊,怎么找,都没有看到女儿的身影。
联想到各种拐卖和走失的新闻,我们甚至猜测会不会女儿觉得无聊,趁大人不注意走出去了!房子上三下一,地下室是有门可以直通小区车库,并且走到户外的,我们在偌大的小区里又找了半小时!
时间整整过去一小时,朋友已经准备找物业、调监控,并且在业主群里不断询问。准备报警的时候,女儿忽然出现了,不到四岁的孩子消失了整整一个小时,从楼上走下来,小脸憋得通红,跟我说她尿裤子了。
我当时又急又气,脑子里一团浆糊,完全失态,冲过去就给了女儿脑袋顶一巴掌,劈头盖脸一顿吼,吼了什么我已经忘了,就记得不停问她人去哪了!女儿从来没见过这阵仗,“哇”的一声哭出来,话也说不清楚,爸爸马上抱住安慰,跟她说没事了没事了。
一顿折腾下来,已经一点玩的心思都没了,只有后怕,精疲力尽,感觉全身发软。我和老公带着女儿,立马回家。
回去的路上,缓了很久才心平气和地问女儿:“你刚才在哪里,爸爸妈妈一直喊你,你没有听到吗?”在女儿支支吾吾的表达下,我终于把事情搞清楚了。
两个小孩在房子里玩抓跑,抓来跑去,姐姐觉得没意思,就带她躲进阁楼的衣柜里,说一起玩躲猫猫,等大人去找她们。她们在黑漆漆的衣柜里待了会,姐姐说口渴要喝水,就先出去了。走之前交代女儿:我不回来,或者爸爸妈妈没找到你,都不许出来,不然就是违反游戏规则。
女儿就这样在黑漆漆的衣柜里待了整整一小时!我问她为什么那么大声喊她名字,都不吭声,她说自己听到了,但是姐姐说过不能出声,又说自己后来觉得眼睛很酸睡着了,我怀疑她就是害怕、哭了,所以眼睛酸,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姐姐说如果违反游戏规则,
以后就再也不能跟她玩了。”
“那你后来为什么自己走出来了?”
“因为我嘘嘘憋不住尿裤子了……”
“如果不是尿裤子了,就一直躲里面吗?”
“嗯,姐姐说不可以出来。”
我当时内心真的一万只🦙在咆哮,平时非常有主见,也有危机意识的女儿,今天怎么就傻了?
还好阁楼的衣柜门是可以从里面推开的,如果做了防倾倒设计,从里面推不开怎么办?
如果她没有尿急,是不是一直就呆在里面,平时那么怕黑的她不害怕的吗?!
再后来,女儿经常玩着玩着会哭着跑过来,说姐姐老是说她做得不够好,说她没有一起玩的另一个小朋友听话。又或者在结束玩耍后,情绪变得非常暴躁,有时候说姐姐不理她了,有时候又问我是不是自己今天没有穿裙子,所以姐姐不喜欢她了,我后来想想,她可能在玩的时候很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一到妈妈身边就受不了了。
越得不到肯定,越要玩、越要讨好。
三四月的天气,被哥哥姐姐怂恿着脱光衣服,下河游泳。他们在岸上大笑,我在河里冷得瑟瑟发抖,也想跟着笑,因为太冷笑不出来,最后被路过的奶奶拎回去一顿打,也不敢告状说是哥哥姐姐让我下水的……当时只觉得,哥哥姐姐愿意带着我玩,我要好好表现,替他们保密;他们刚才都关注着我,我有“被重视”的感觉。
孩子被同龄人“PUA”,这里的PUA是加了引号的。这种成年人也很难掌握的人际关系拉扯,孩子也许根本不懂其中的奥妙,只是有些孩子的行为,的确对另一些孩子造成了实质性的、甚至精神上的伤害。
就能找回自己遗失的玩具。
对哥哥姐姐的“讨好型”行为,却一直延续到初中、高中,各自读了大学后不太见面,这种感情才变得正常起来,我不必付出更多来换取他们的友好,又或者,哥哥姐姐原本就没有这样的需求?
以及缺乏自信,一种“我已经足够好了”的优越感。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夸孩子,让他们看到、听到来自父母的肯定,他们可能在外受到了夸张的否定,我们就可以给他们夸张的表扬。这也是我们这代人不曾拥有过的,我们总是被教育谦虚、谨慎,也更容易因为别人随口的否定而沮丧。
- Ta不跟你玩,不代表你不好。孩子容易从自身找问题,比方说我的裙子不够美、我身高不够高。让孩子明白不必要改变什么来迁就别人的主观判断,跟别人不一样没关系。
- 对方有权利不跟你做朋友。一起玩,一起做朋友,都是双方的,别人有权利不喜欢你,不跟你玩,你也同样有权利拒绝别人。
- 对一个人好,是需要回报的。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爱是无私、不计回报的,而持续关系的本质就是利益交换。对一个人好,对方也对你好,才是友谊持续下去的关键,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要听听他们的声音,
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选择。
说了一千遍“我爱你”,向她展现出夸张的,来自爸爸妈妈的爱,然后表达了我对这段关系的看法。
“你经常从中得到沮丧的、暴躁的情绪,
甚至怀疑自己,
你在交往中,有时候会失去判断能力,
让自己处于危险中,
……”
这个人并不是“躲猫猫事件”中的姐姐,而是另一个小朋友。再给她一点时间,再给她一些帮助,她一定能想明白更多、更复杂的弯弯道道。
找pua课程,就到“pua课程_2022年最新最全pua课程大全_pua教程_pua课程合集”